江苏大学  |  加入收藏 
     
      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关制度、工作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事项->基本信息

    颜晓红同志在四届七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时间:2023年11月09日 09:22    来源:    作者:    阅读:

    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奋力书写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新篇章

    ——在四届七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22220日)

    校长 颜晓红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学校向四届七次教代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学校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胜利完成了四届六次教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强势开局党的百年华诞提交了优秀答卷。学校隆重庆祝江苏大学组建20周年暨办学119周年,全面总结办学成就和发展经验,办学影响进一步扩大学校以优异成绩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高校,成为江苏省、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021中国大学评价》,学校列全国第38位;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学校跻身全球400强。

    (一)坚持重点突破,学校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以“国字头”工程为抓手,以重大标志性成果为突破口,持之以恒“啃硬骨头”,不断提升办学“硬实力”。高峰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实现突破。千分之一学科从无到有,工程学跻身ESI全球前0.67‰4个学科进入前2‰,新增2ESI1%学科15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其中2个学科进入全球504个学科进入10021个学科上榜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8个学科进入全球百强13个学科获评泰晤士中国学科评级A类学科,列内地高校第24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 个,列省属高校第一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学院获批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高层次人才引培实现突破。全职引进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新增国家杰青、长江等国家级人才12人次,国家教学名师实现历史突破,新增全国优秀教师1人,入选年度高被引科学家9人次(内地高校第23位、省属高校第2位)。高水平科技创新实现突破。人工肌肉领域研究走在世界前沿,成果在国际顶刊Science发表;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低成本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核心参数屡破世界纪录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性能智能喷灌机组与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斩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绿色高效温室装备与环境智慧管控技术入选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二)聚焦内涵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境界

    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提升。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以优成绩通过省教育厅考核验收《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丛书(11本)正式出版,在全国形成广泛影响。强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10项成果获评省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入选教学案例国家库7项,获批省一流本科课程42门(省属高校并列第一)。立项13项省重点教材(省属高校并列第一)、研究生优秀教材2,获批省重点应急管理学院。5件作品入围挑战杯全国终审决赛(列全省第二)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3铜奖1,国家级大学生学科竞赛奖项240余项,增幅50%。获评省优博4篇、优硕学位论文18篇(省属高校第二),立项国家和省级大创项目430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8、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6项(均全省高校第一)。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建立耕读教育实践基地,获批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荣获全国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斩获第20届中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金牌,女足队员助力中国女足夺取亚洲杯冠军。京江学院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成果入选全国高校继续教育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学校涌现出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以及江苏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等一批先进集体与个人。

    学科专业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增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医学技术、翻译2个硕士点,实现理学门类一级学科博士点突破。扎实推进34个学科参加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2个学科获评十三五省重点学科验收优秀8个学科获批“十四五”省重点学科立项面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设置新兴交叉学科9个。立项建设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材料与结构14个微专业获批机器人工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4个新专业。出台《江苏大学关于加快推动生命健康与医学学科群建设的若干意见》,成立7家校级临床研究院,推进生命健康与医学学科群高质量发展。印发《江苏大学“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

    学术创新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3项(直接经费创历史新高),其中重点项目3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新增国防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98项,省杰青1项、优青2项。新增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共建2个国家级平台。12项成果通过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公示,拟授奖总数位列省属高校第一。授权发明专利1118项、海外发达国家发明专利78项,完成专利转让许可443项,荣获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学术期刊影响不断扩大,《排灌机械工程学报》进入CSCD来源期刊,《高校教育管理》入选CSSCI来源期刊、学报社科版进入扩展版,学报自然版入选北大核心期刊。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新增校地校企服务平台17家,与丹徒区共建智能电动汽车研究院,与仲恺高新区共建惠州创新港,获批江苏省新材料产业政策评估中心,获评省技术转移工作先进集体成果转移转化连续3年位居全国高校50强。

    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提升。召开第六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推进实施师资队伍七大工程 新增省333工程第一、二层以及江苏特聘教授省部级人才32人,新增省级人才团队2个。招收博士后254名(外籍博士后94名),获批国家和省级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130涌现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等一批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学校获批省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育基地,获评省本科院校师资工作优秀管理单位。

    国际交流合作质量与水平进一步提升。江苏大学克兰菲尔德未来技术研究生院实质运行,7个专业通过英国CVP认证。新增双学位项目2项,获批江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新增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11项。53人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1718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含线上)。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初显成效,9名学生获得联合国专家推荐,2名学生进入国际组织实习。来华留学教育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学历留学生规模继续位列江苏首位,留学研究生比例首次超过50%。学校获评省来华留学教育先进集体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特色亮点多次刊录在省委省政府内参《外事要情》上

    (三)践行初心使命,学校特色发展呈现新气象

    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回信精神加快推进095 工程’工作会议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不断擦亮“工中有农,以工强农”特色品牌。构建新工科新农科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现代农业装备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44‰。食品科学与工程跻身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第3位。新增涉农国家一流专业3个、一流课程18、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学校作为全国5省内唯一高校代表在全国新农科建设推进会上重点发言完善多位一体涉农学术创新体系,打造高端智能农业装备研发重要平台。推动省部共建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潍柴雷沃、沃得常发等农机龙头企业共建农业装备研究院,打造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与智慧农场突破关键技术9项,3项成果国际领先,10项成果参加江苏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新型棉花采摘及残膜回收机推广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学生团队研制的直线型植保无人机勇夺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深度融入“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打造服务乡村振兴和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重要力量。联合宜兴、句容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成立江苏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院,受委托开展苏南地区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承担省委书记、省长圈定项目等7项,提交高质量资政报告15篇,获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时任省长吴政隆等领导肯定性批示。构建知农爱农耕读教育体系,打造传承创新中国特色农机文化的重要窗口。建成中国农机文化展示馆,建设农业装备文献资源中心,打造可感可知的耕读教育基地。出版全球首部采摘机器人学术专著以及《中国农机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农机文化著作,《泵及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丛书》获第三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举办“耒耜国际会议”“‘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合作发展论坛”以及赞比亚农业机械培训,与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签署合作备忘录,组建“一带一路”国际智能农机装备科技创新院、中国-巴基斯坦现代农业区域创新院等高水平平台。

    (四)深化综合改革,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优化调整教师分类评价、学术评价以及学生评奖评优等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学生全面发展。精心编制完成“十四五”规划邀请校友、退休教职工、高等教育专家把脉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精心绘就学校“十四五”发展蓝图开展制度完善年活动全面梳理学校规范性文件,立项新文件23项、废止旧文件73项、修订文件155项,建成规范性文件线上查阅平台,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水平进一步提升。优化内部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优化校院两级人事、财务、公用房等管理机制。持续加强项目库建设和专项资金管理,规范采购管理。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稳妥推进校属企业体制改革。推进实验室中心化建设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获评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完善审计制度体系,优化内部控制机制,高质量完成专项审计以及“四个领域”腐败风险专项清理整顿自查工作等,受邀在全省高校审计处长培训班上作经验介绍。持续推进信息公开,精心组织召开教代会、团学研代会,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生命医药板块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附属医院强化精细化管理,克服疫情不利影响,运营效益逆势上扬。

    (五)深入师生解民需,民生建设取得新成果

    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师生的实在举动,进一步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毫不放松抓实抓好疫情防控,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683名师生支援南京、扬州核酸采集和医疗救治,附属医院出色完成援外医疗任务,援非队员获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授奖持续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高位稳定留在江苏就业比例70%聚力三式三精,构建互联网+”就业服务新格局入选教育部100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不断推进民生改善想师生之所想,坚持不懈推动新建附属学校建设,为附属学校教室安装空调,改造扩建附属幼儿园,提高住房公积金,协调推进家属区既有住房电梯安装,设立园丁助餐点,增加教职工体检项目。急师生之所急,为三山楼教室安装空调,更新学生宿舍家具,升级图书馆无线网络。扎实推进学生宿舍AB组团、毓秀路雨污分流、大礼堂修缮、西山篮球及排球运动场改造等民生工程。为受到特大暴雨灾害影响的353名江大学子提供困难帮扶,学生资助工作获全省绩效评价“优秀”。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持续加强绿色学校美丽校园建设,营造生态景观和人文环境,收获中国春天最美的高校美誉,后勤团队入围全国教育后勤系统2020年度感动人物(全国仅10家)。智慧校园建设稳步推进,网络安全维护与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图书馆育人环境进一步浓郁,档案馆获评省学历学位认证工作先进集体。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与京口公安分局共建涉外事务江大服务站,对校园电动车进行集中整治,校园安全稳定局面进一步稳固。

    (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

    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显著在全省高校率先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我为师生办实事”取得丰硕成果。特色做法和工作成效被省委及省委教育工委党史学习教育简报专报、全国及省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人民日报等大报大刊报道,获庆祝建党百年党史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全省2家)、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团队三等奖。

    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党建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典型示范作用显著增强,相关做法入选第二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经验材料汇编,在第二十七次全省高校党建会议上作主题发言(省属本科院校唯一)。

    基层组织与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有力高质量收官高校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标准党支部达100%入选教育部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江苏高校100个特色党支部、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获评镇江市2021年度基层党建十佳书记项目。组织领导干部赴贵州遵义开展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培训,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

    宣传思想与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制定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清单意识形态工作任务清单,增设意识形态工作办公室,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学校组建20周年为契机,成功举办创新发展大会以及系列学术文化活动,持续打造人文大讲堂”“五棵松讲坛”“读书节文化品牌,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连续十年获评江苏教育新闻舆论工作表扬单位,发表头版头条、深度报道等省级以上新闻报道520余篇。新媒体中心入选全国百强校园媒体,获评全国优秀高校媒体,入选中国大学官微百强、官方视频号百强。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学校党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学校纪委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领雁、强责、肃纪、润廉、固本五项工程,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开展专项监督,约谈二级单位领导干部230余人次动态更新干部廉政档案600余份。落实纪监巡审联动机制,开展未巡先审。高质高效完成20个党组织的巡察工作和巡察整改回头看工作。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取得新成效,学校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学校纪委连续四年获评省纪委监委年度综合考核“第一等次”,荣获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省部属高校唯一)。

    除上述工作外,统战、工会、团委、妇联、老干部、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有声有色,学校获批“地方侨联+大学侨联+校友会”工作机制试点高校,校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关工委在教育部第六次工作会议上作学校关工委经验介绍,等等。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严峻形势下取得的,十分不易、难能可贵。这是学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努力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凝聚老领导、离退休老教师、老同志的智慧和汗水,包含着广大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所有为学校事业发展殚精竭虑辛勤奉献的老师们、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广大校友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中还存在诸多挑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够、三个不高和三个差距”一是抢抓机遇意识不够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还不高,与上级要求存在差距二是担当意识不够强,突破关键难题能力还不高,与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求存在差距;三是主动作为意识不够强,创造性落实学校重点任务能力还不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存在差距,等等。对此,我们要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非常重要。当前,国际国内高等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充分认识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带来的深远影响,深刻领悟高等教育作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宏大意蕴,准确把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内涵变化,牢牢抓住部部省共建的历史机遇,朝着一流目标迈出步伐、谋求新跨越,努力交出的优异答卷。

    做好202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驱动、国际合作、文化引领六大战略,对标对表落实好“095工程”、部部省共建以及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确立的奋斗目标与战略任务,抢抓机遇实干担当,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奋力书写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党的建设与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学校整体及各项指标进入省高水平大学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各条线工作进入省属高校第一方阵

    ——农业工程进入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A+行列,ESI排名1%学科总数突破两位数

    ——获批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量位居江苏省属高校前列,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突破,获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再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全年科研到账总经费达到5亿元以上,其中纵向经费3亿元以上,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项以上,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项以上,国家重点、重大项目实现新突破;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筹建智能农机装备理论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新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6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实现突破

    ——新建孔子学院1所,推进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新增1~2个国家级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以优秀成绩通过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高质量通过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验收,党建双创国字头荣誉取得新突破省级以上新闻报道520篇以上,其中头版40篇、大报大台深度报道130

    ——全面落实江苏省和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共建江苏大学意见实施方案,推动095工程”取得更加显著成果

    做好2022工作,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扎实行动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引领广大师生深刻学习把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重大历史意义,深刻体会“两个确立”的丰富内涵,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精心组织系列专项活动,全面做好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和贯彻落实工作,汇聚形成广大师生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重要批示精神,提升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度。强化使命担当和机遇意识,对标对表推进落实095工程六大项目13项任务,确保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全面推进部部省共建方案加快创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着力推进学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方案》,全面落实七建设内容,力争在11项标志性成果获得突破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校第一战略。实施《江苏大学关于深化人事人才工作改革的若干意见》,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才资源配置效益,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激情和创新热情,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事人才支撑。进一步夯实学为中心理念,强化面向产出,增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着力创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提升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努力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围绕“六个显著提升”目标任务,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确保句容、宜兴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2022年重点工作

    完成全年目标,落实主要任务,新的一年要以一流标准、一流作风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我为师生办实事”抓在经常,建立健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推进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四史”教育,引领广大师生坚定历史自信,持续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奋进一流的智慧和力量。

    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抓紧抓牢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强基创优建设计划,积极做好教育部、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的培育与建设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运用五突出五强化干部选用机制,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担当作为和改革创新能力。

    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加快构建1+3+N”塔式理论武装体系。推进“五类课堂”建设,统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聚焦校园热点、着眼基层典型,讲好江大故事、传递江大声音、弘扬江大精神。持续扩大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影响,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任务清单以及一院一品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文化育人功能。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格落实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两个责任落实,围绕中央、省委和学校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开展专项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巡察整改回头看与质效评估,高质量完成本届党委巡察全覆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成立纪检监察学院,加强纪检监察学科专业建设,精心办好第15届中国廉政研究论坛。坚持挺纪在前,实事求是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更好发挥监督作用,护航学校高质量发展

    加强统战群团和关工委工作。进一步团结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持续推进省高校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更好发挥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作用,精心组织庆祝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打造关工委工作特色和品牌,推进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均衡发展

    深入推进“095工程”和部部省共建实施方案,进一步擦亮学校特色品牌

    进一步完善涉农学科生态体系,深化涉农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农业工程一流学科创建,着力打造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学科高峰,推动涉农学科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攀升。加强知农爱农人才培养。进一步推进新农科新工科深度融合建设项目强化耕读教育,打造涉农领域国家教学成果奖、一流课程、一流专业和优秀教材等标志性成果。加快强农兴农科技攻坚。进一步深化与南京农高区、句容、宜兴等地方政府以及国机集团等龙头企业的政产学研合作,全力推进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部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农机装备理论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筹建工作。加强“一大一小”农机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和大豆玉米间种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农机装备开发。加强农装学部项目管理,确保在首台套农机装备、国家标准、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奖项等重大标志性成果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大涉农高层次人才引育。探索完善学科特区制度,加大人才引进、职称评审、人才项目申报等自主权。以国家、省部级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确保高端人才取得突破。持续提升学校农机教育国际影响力。精心筹备举办国际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耒耜国际会议、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合作发展论坛等国际交流合作活动,推动落实与联合国工发组织、亚太经社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合作备忘录推进赞比亚江苏大学办学资质和专业认证,以及农业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筹建工作强化师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情怀教育进一步发挥校史馆耕读教育实践基地育人作用加强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乡村振兴研究院以及共同富裕研究院内涵建设,着力打造高端智库。持续建好农业装备文献资源中心,努力打造农机领域国际文献中心”和“全国农机文献资源最全、最新的一流文献中心”。

    树牢学为中心理念,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巩固提升“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效。推进“思政工作八项工程”,构建“三全育人”常态化、长效化工作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服务、学业指导帮扶、就业创业、资助育人、心理育人等制度建设,推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有效率与显示度。积极顺应高考改革新要求,不断提高本科生源质量。扎实推进四新建设,加大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力度,持续优化专业结构,不断完善拔尖人才、卓越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等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科学基础、人文素养、未来技能提升。持续推进双万计划申报和建设工作,确保第一批建设点全部通过验收。构建国家---四级产业学院建设体系,加强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深化省重点应急管理学院建设内涵,筹建新增未来技术学院。加强学科竞赛和大创项目组织,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90、国家级学科竞赛(国家级A等)第一等次奖项20项以上,确保全国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名继续进位。提升教材精品率与课程丰富度。做好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申报和培育工作统筹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大微专业建设力度。持续增加优质课程资源供给,每个招生专业要面向全校新开设前沿交叉课程1~2提升任课教师评教优秀率与满意度。进一步落实教授100%为本科生授课,鼓励高层次人才开设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学科前沿课等提升教学质量保障率与达成度。深入落实江苏大学关于新时代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心研究制定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扎实做好工程教育、医学类和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确保通过工程专业认证专业数量保持全国第一方阵物理学(师范)专业通过二级认证现场考查,临床医学专业通过第二轮认证申请。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虚拟教研室建设体系进一步加强艺术、体育和实践教学,不断提升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质量

    坚定一流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水平

    持续打造学科高峰。跟踪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后续工作。持续加强ESI优势学科和潜势学科的支持力度,确保ESI1%学科数和前1‰学科数双提升进一步完善省优势学科、省重点学科和校重点学科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确保省优势学科三期项目全部通过验收,新增1~2学科入选四期项目。以新一轮学位点自我评估为抓手,进一步优化调整学位授权结构,强化学科建设状态数据监测和绩效评估。启动做好新一轮博士点培育工作,精心制定申报方案。加快推动生命健康与医学学科群建设,推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交叉学科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理顺交叉学科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出台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水平。优化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施行招生计划管理负面清单制度,硕士研究生招生百强高校生源比例稳定在33%以上加大研究生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共享教学案例库培育等优质资源建设力度,确保新增入选国家教学案例库7~10。构建研究生导师队伍立德树人长效机制,不断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出台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加强教学过程监督和学位论文同步抽检力度。深化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产业教授和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作用,不断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强化学术氛围浸润,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狠抓高质量有组织科研,进一步提升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贡献度

    着力培育大平台、大项目与大成果。坚持四个面向,探索揭榜挂帅的科研管理新体制新机制确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杰青、优青等国字头项目以及国防军工重大重点项目持续突破,主持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实现新突破。精心组织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加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江苏省社科研究基地培育建设。做好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以及教育部成果奖、江苏省哲社奖的培育、申报和评审跟踪工作确保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不断线,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8~10省部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以上持续扩大学术影响,出版自然科学专著15部以上、社科学术著作30部以上。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合作深入推进123工程,推动校地校企研发机构品质化建设。加强江苏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公司管理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确保实现高价值专利80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00件以上、境外发达国家发明专利25件以上,转化专利成果280项以上专利转化到账金额2000万元以上。进一步做好社科联工作,着力打造一批高端智库和社科普及基地。进一步提升出版物和期刊质量,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构建良好学术生态加强科协和社科联工作,按照“每月一题”开展学术沙龙活动,繁荣前沿交叉学术交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深入贯彻学校第六次师资队伍建设会议精神。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七大工程”,深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造就政治坚定、师德高尚、师风优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着力开创高端人才引育工作新局面。坚持“引名树、强大树、培壮树、育丰林”人才工作思路,创新人才延揽与培育机制,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育实现新的突破。加强国家教学名师和教师团队培育力度,完善国家、省、校三级培育体系。推进有组织的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促进优秀中青年教师形成合作稳定、结构科学的教学科研协同创新团队。深入实施青年英才培育计划和“四个一百”计划,新增进站博士后250名左右,引进海外博士100名左右、外籍博士后100名左右。统筹各类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科研人员从业背景和实践经历,促进教学科研人员与行业企业协同创新、协同育人。进一步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推动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确保思政课教师师生比达到1:350提升实验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加强管理队伍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确保年底事业编制专职辅导员配备达到100%

    聚焦提质增效主题进一步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积极拓展合作办学项目。进一步深化江苏大学克兰菲尔德未来技术研究生院内涵建设,加快创办本科层次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稳步推进中美、中澳、中英等16个成建制双学位项目,新增23个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不断深化对外交流。充分用好农业工程大学联盟等国际平台,加强创新引智基地培育与建设,做好国家和省级外专平台和项目申报工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国际智能农机装备科技创新院、中国-巴基斯坦现代农业创新院建设确保智能农业与农产品加工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通过验收。精心做好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工作,鼓励举办或承办国际学术组织授权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支持教师在国际学术组织、国际重要期刊任职。持续打造留学江大品牌做好重点地区留学生返校工作,持续做好预科中心、国外生源基地建设工作推进留学生教育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持续开展一带一路师培博士合作及2+2留学生合作办学项目,确保招生50人以上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学院建设,提升我校师生到国际组织实习或就业比例。创新做好新形势下师生海外交流服务管理工作,参加海外学习交流学生1000人以上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学校治理效能

    推进依法治校。修订《江苏大学章程》,完善规范性文件线上查阅平台,做好学校政策制度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不断提升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能力和水平,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学校年度目标综合考核办法,优化专项重点工作考核办法,完善目标生成机制和制定标准,提升目标责任考核科学化水平。推进教职工分类考核评价建立岗位职责、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相关联的人才多元主体评价机制。完善学生评价改革,修订教学质量标准,积极开展教学效果内部监控,持续推进培养质量外部评价,不断完善新时代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深化学术评价改革,突出质量贡献绩效导向,优化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持续推进管理创新。进一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增强二级单位发展活力。完善《“十四五”规划实施监测评价方案》,强化过程监测。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汇聚师生发展智慧和团结奋进的力量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推进项目库遴选和绩效评价,完善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深化校属企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和设备管理水平,规范采购管理,优化审计财务、纪监巡审联动机制,提高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附属医院专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深化京江学院办学内涵。加快继续教育高质量转型发展,构建具有江大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社会培训,培训收入3000万元以上。进一步健全社会资源募集机制完善校友会+”运行模式,社会捐赠收入不低于2000万元

    )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

    推进“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落实就业“一生一策”帮扶制度,着力提高学生考研录取、留学深造以及基层就业项目比例,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学生考研录取率达33%以上优化管理服务保障。加快推进“智慧学工”建设,持续推进“一站式”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内涵式建设,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加强“品质后勤”“智慧后勤”建设,持续推进绿色校园建设。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强信息化基础服务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教学环境。持续推进民生改善。科学编制2022-2024年学生宿舍安排方案,进一步改善学生宿舍和公共教室硬件环境,加大洗浴进宿舍、空调进教室等推进力度加快推动大礼堂修缮改造、毓秀路主供水管改造以及学生宿舍AB组团、青年教师周转公寓二期、新建江苏大学附属学校等项目建设。推进教职工绩效工资改革,提高退休教职工福利待遇对民生工程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到师生心坎里。

    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提高学校事业发展保障度

    全方位保障师生身心健康。坚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细落实校园疫情防控责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和教职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师生身心健康水平。加强食品卫生全流程管理,切实保障师生饮食安全。进一步加强附属医院和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六大工程”。加强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科学教育与预防,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加强日常监测和应对处置涉校舆情,建立健全校内信息发布分级管控机制,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观点言论。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实验室安防三年建设整改方案,强化实验室风险预防与管控,落细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分类推进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系统推进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校园电动车常态化治理、机动车总量调控和测速管理,增设机动车停车位,进一步营造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奋斗托起梦想,实干成就未来。只有团结奋斗,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进一步咬定一流目标、坚定一流信心,增强“双一流”创建的使命感、责任感与紧迫感,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书写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辉煌新篇章,以奋进一流、追求卓越的积极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