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  |  加入收藏 
     
      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关制度、工作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事项->基本信息

    颜晓红同志在四届六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时间:2021年07月14日 10:38    来源:    作者:    阅读: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奋力开创“十四五”学校发展新局面

    ──在四届六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228日)

    校长 颜晓红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学校向四届六次教代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学校朝着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目标奋勇前进的五年,是学校办学实力显著提升、内涵不断深化、特色更加彰显的五年。面对激烈竞争和复杂挑战,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落实学校第三次和第四次党代会部署,深入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驱动、国际合作、文化引领六大战略,高质量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社会贡献力和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为冲击“双一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学校在国际国内高等教育中的位置快速前移,成功跻身权威世界大学排行榜TOP1000QS亚洲大学排行,学校列内地高校第48THE世界大学排行,学校列内地高校第4370位;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学校列内地高校第46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学校跻身世界400强,列内地高校第3349位;ESI综合排名,学校列内地高校第46位,较2015年跃升32位;《中国大学评价》,学校连续四年位列内地高校第40位左右。

    (二)学科水平持续攀升。学校主要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面争先进位获评1A-3B+5B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工程学和化学进入全球前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1个学科进入全球前50位、3个学科进入前100位。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学校以3A类学科、22个上榜学科数并列内地高校第44位。10个学科入选省优势学科,9个学科入选省“十三五”重点(含培育)学科,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省重点学科实现突破。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硕士点9个、专硕点10个,医学板块一级学科博士点实现突破,学位授权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成为全国25所、江苏省属唯一一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丰硕,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获批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1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类、临床医学类、师范类专业认证全面突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且在有效期内的专业数并列全国第一;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新增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达成度、保障度、满意度大幅提升,学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连续7届共8次捧得挑战杯“优胜杯”,斩获“互联网+”各类大赛奖项15项。研究生教育规模与质量齐头并进,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实现新突破,19项案例入选国家专业学位案例库。留学江大品牌日益彰显,在学学历留学生规模列全国前40位、江苏第1位。学校成功入选首批留学江苏目标高校,通过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四)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科研总经费达41亿元,其中纵向经费12.4亿元。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获批自然科学国家重点、重大专项(含参与)149项,获批国防重大、重点项目4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并斩获农机领域首项国家专利金奖和银奖。国家社科重大专项、重点项目、艺术基金单列项目获突破,获批省部级平台7个。深入实施产学研“123行动计划,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学研合作项目总经费达28.6亿元,新增3个“亿元级”合作平台,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4项。技术转移中心获批教育部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示范基地,获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优秀(A级)。《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排灌机械工程学报》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入选CSSCI核心版,《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五)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2人,柔性引进院士9人。1人成功入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和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新增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46人,省级人才319人,省级团队14个。教师队伍结构显著优化,专任教师博士学位比例达71%、海外经历比例上升为36%。招收外籍博士后316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实现突破。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获评江苏省首批引才用才成效显著单位。

    (六)国际化办学不断深入。新增友好院校(科研机构)83所,其中QS排名前200位的世界高水平大学8所。成建制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达20项。与联合国工发组织和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进一步加深。新增国际合作交流平台14个、国际科研合作项目19项,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基地。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江苏大学克兰菲尔德大学未来技术研究生院获得办学许可,当选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首轮主席单位和江苏方常设秘书长单位,牵头成立农业工程大学国际联盟、农业装备国际(产能)合作联盟,合作孔子学院承办国家汉办全球首个来华创新试点项目。一批专家受邀担任国际知名期刊主编、副主编及编委。获批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单位,以及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高校。

    (七)内部治理不断优化。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制修订规章制度300余项,《江苏大学章程》经教育厅核准发布,“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社会参与”的内部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改革持续深化。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术委员会建设进一步加强,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组织进一步完善。初步构建切合校情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责任体系、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体系、后勤服务治理体系以及监察审计监督体系,建立审计、纪检监察、财务、组织人事联动机制,推进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党建和业务并重的综合评价与考核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

    (八)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科学配置财务资源,保障学校党政重点工作资金投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学校可共享大型仪器入网率达到83.3%。新增实验室设备投入5.9亿元,增加实验室面积4205平方米。先后建成耒耜大楼、青年教师周转公寓,增加各类用房4.9万平方米。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智慧教室及网络教学体系建设等有力推进。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文环境不断改善。获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出版社影响不断扩大。附属医院专学科水平不断提升,医教研体系不断完善,诊疗质量与办院效益显著提升。机电总厂实践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京江学院办学内涵不断深化,转型发展有力推进。继续教育社会影响和综合效益稳步提高。

    (九)民生改善有力推进。实施新一轮奖励性绩效工资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调整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发放餐补、交通补贴等,完善大病互助基金制度,在职及离退休人员收入及福利待遇稳步增长。建立“一站式”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完成“24h自助设备服务区”建设和运行,学生就业创业、资助育人、心理健康三大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推进海绵校园建设、家属区直供水改造、引入绿色自行车、更新校园交通车、改造学生公寓食堂浴室、安装宿舍空调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校地联动协调推进附属学校建设,平安示范校园建设平稳推进,广大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十)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不断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引领全校上下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规则,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成功召开第四次党代会,确立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和“三步走”战略。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做到“五深入五确保”。

    组织与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实施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推动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药剂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获评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关工委第三次荣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认真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政治责任,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实施办法,推进党委政治巡察,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加强作风建设;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化三转”,实施领雁、强责、肃纪、润廉、固本”五大工程,实事求是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于监督、严格执纪、严肃问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校园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纪委工作连续三年获评省属高校纪委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宣传思想与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深入推进思政工作“八项工程”,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强化文化软实力建设,弘扬“自强厚德,实干求真”江大精神。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深入开展“思政第一课”“校园热点面对面”“五棵松讲坛”等系列活动。推进校史馆、中国农机文化展示馆、校名文化产品中心建设,彰显知农爱农校园文化特色。促进多媒体融合发展,聚焦校园热点、着眼基层典型,讲好江大故事、传播江大声音,在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影视作品展映等活动中获全国性大奖20项、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16项,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网站、全国优秀高校媒体等,学校官微入围中国大学官微百强,新媒体影响力位列《2017-2018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报告》第63位。学校连续9年获评江苏高校新闻舆论表扬单位。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回望过去的五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阔步向前。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们见证了学校办学史上重要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来信作出重要批示,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孙春兰、胡春华副总理以及教育部、农业农村部、江苏省委省政府等各级领导,以不同方式关心支持学校,为加快学校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实施“095工程六大任务、十三个项目为抓手,朝着创建农机特色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进一步擦亮了学校工中有农、以工支农的金字招牌。

    2020年,我们不畏艰险、众志成城,坚决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园扩散,书写了抗击疫情的“江大篇章”,率先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与此同时,学校多批医疗队员白衣执甲、逆向而行,先后奔赴湖北、新疆、北京以及非洲等多地驰援;广大教师积极投入科研抗疫,科研成果应用到雷神山、火神山等抗疫一线;广大学生志愿者就地参加“抗疫”,在奉献中收获了成长。学校疫情防控经验被省政府报送至国务院办公厅,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0版被列入教育部《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参考文献(全国唯一)。此外,学校还两次应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全球疫情会诊室节目,与非洲四国分享经验,为全球抗疫奉献了江大智慧。

    2020年,我们继往开来、克难奋进,全面推动“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内涵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学校积极顺应全球教育变革和教育强国建设新要求,成功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会暨第四次学生工作会议、第四次本科教学工作大会、第三次国际化工作会议和研究生教育大会,聚焦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进一步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12项案例入选国家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8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1成果通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评审,并斩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军工重大项目各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再获突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项。入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和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柔性引进加拿大两院院士等3人,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青年学者以及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其他国家级人才11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江苏大学克兰菲尔德未来技术研究生院和“111引智基地正式获批,赞比亚江苏大学筹建工作有序推进,与联合国工发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成为首批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高校,等等。除上述工作之外,各部门、学院、科研机构、直属单位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回首过去的一年,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各项困难,以高昂姿态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在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的双重大考“大战”中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委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广大师生的苦干实干。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不少。在高水平办学方面,虽然学校近年来综合排名努力保持全国前50位左右,但在办学内涵上与标兵院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进一步提档进位十分困难,与此同时学校与追兵院校之间还没有真正拉开距离,被追赶、被超越的危机和压力时刻存在;在有特色办学方面,虽然通过学科生态体系建设有力推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但与“双一流”建设要求相比,我校办学特色还不够彰显,农业工程学科高峰还没有完全形成,其他学科特色优势也不足够突出;在国际化办学方面,虽然在局部工作中形成了一些亮点,但国际化整体办学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均衡,内涵与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师生国际化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在研究型大学建设方面,虽然研究生教育规模、科研体量、科研水平等实现较大提升,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原始创新、自主创新成果还不多,师资队伍学术活跃度还较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尚需完善,等等。我们要对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保持清醒认识,并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是学校承前启后加快推动“双一流”创建的决战期,是深入推进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加速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按照“三个十年,分三步走”推进农机特色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期。新的阶段,学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

    从国际上看,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度影响持续扩大,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高等教育格局加速调整,创新要素流动呈现新的趋势。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日益加深和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我们只有不断坚持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才能在全球高等教育加速变革的大循环中实现跨越发展。

    从国内看,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及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高等教育的任务与要求产生新的变化,我国针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密集出台,正在自上而下推进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赋予江苏高校新的使命。此外,随着国家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教育发展中的马太效应持续增强。对此,我们既要坚定发展信心,坚持一流目标,又要自觉对照“双一流”指标体系查漏补缺,大力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以更大作为赢得社会认可。

    从学校自身看,经过历代江大人艰苦奋斗,尤其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学校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已具备迈上一流的坚实基础与发展条件。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为学校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根本遵循和最大发展机遇。能否充分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推动学校迈上更高的台阶,不仅事关学校当前的“双一流”创建,而且影响深远、关乎未来。学习好、践行好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知农爱农人才培养和农机特色一流大学创建,既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也是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

    “十四五”时期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四为”方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聚焦一流、彰显特色、服务贡献、声誉提升为导向,着力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驱动、国际合作、文化引领六大战略,压茬推进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与战略任务。立足校情,守正出新,推动更深层次改革与更高层次开放,提升一流的办学品格。在全国地方高校中“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建成农机特色一流大学,实现学校中长期美好愿景奠定更加坚实基础,为助力江苏“两争一前列”和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十四五”时期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学校成功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达到新高度,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建成一批国内外有较高影响的江苏大学教育教学品牌,形成支撑一流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建成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向往的魅力校园。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要求,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

    ——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精神,牢牢扭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争当表率。大学之本在于育人,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来开展。作为江苏省属唯一一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我们要进一步巩固优势、扩大影响,创建形成具有江大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品牌,为全国高校“三全育人”改革提供江大方案和江大智慧。我们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学为中心”育人理念,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的精神,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围绕学生,不断完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以一流的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

    ——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精神,全面落实“四为”方针,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争做示范。我们常讲,有为方有位。只有作出一流贡献的大学方能称之为一流大学。江苏大学作为一所有底蕴、有情怀、有担当的大学,正因为长期坚守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历史使命,以及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突出贡献,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获得了社会高度认可。当前,学校要创建双一流,必须坚持“四个面向”、落实“四为”方针,进一步强化担当作为意识,大力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的精神,勇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行军,勇闯科技创新的无人区,勇走改革创新的荆棘路,敢于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上“揭榜挂帅”,敢于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中“当先锋官”“啃硬骨头”,真正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为江苏“两争一前列”贡献江大力量。

    ——发扬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紧紧咬住一流目标,努力在建设地方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上走在全国前列。“双一流”是等不来、喊不来的,必须拼出来、干出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江苏大学培育形成了“自强厚德,实干求真”的宝贵精神,江大人身上有一股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精气神,这是我们创建“双一流”的最大财富和不竭动力。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对照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描绘的发展蓝图,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以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和实干苦干的扎实作风,推动学校向着“双一流”建设目标奋勇前进。

     

    三、2021年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

     

    2021年是开局之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2021年是大庆之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江苏大学迎来组建20周年暨办学119周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非凡。在毫不放松抓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创“十四五”学校发展新局面。

    2021年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学校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双一流”创建取得实质性进展,获批成为部部省共建高校。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入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方面工作列省高水平高校第一方阵,服务江苏“六个高质量”取得更大成效,办学声誉与影响、办学治校满意度稳步提升。

    095”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保三争二”。新增涉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一流本科课程6门。研制出我国现代高端农机、智能农机和薄弱环节农机首台套装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1项以上。江苏大学(南京农高区)农机装备创新港正式挂牌,宜兴万亩现代农业智慧示范基地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通过验收,中国农机文化展示馆一期建成运行。农业工程大学国际联盟新增世界排名前200位或学科排名世界前50位成员高校12所,与联盟成员高校共建12所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创新中心。

    学科水平再上新台阶。力争2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学科排名前50强。工程学、农业科学等8个学科世界排名进一步前移,工程学进入世界前1‰,农业科学进入世界前160位。跟踪做好学位点增列工作,确保一级学科博士点门类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实现双突破。

    高端人才引育取得更大成效。确保新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6人,力争院士遴选和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实现突破。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50人左右,招收博士后250人左右。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着力降低生师比,提升高学历教师占比,专任教师博士率列省高水平建设高校第一方阵。按1:4001:200要求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以及专职辅导员。

    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以上,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13门。获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国家教材建设奖实现突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以上, 其中特等奖12项。入选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国家库45项。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硕士研究生招生百强高校生源比例稳定在33%以上,其中双一流高校生源比例10%以上。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数量100项以上,其中国家级学科竞赛(国家级A等)第一等次奖项数20项以上。再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检查验收。

    科技创新能力与创新质量进一步提高。力争全年科研总经费达到10亿元左右,其中纵向经费3亿元左右,科研经费、师均科研经费的总量及增量均列省高水平高校前列。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项以上,国家重点、重大项目25项以上,国家杰青、优青项目12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3项以上,重点、重大项目23项,获批省部级社科基地(智库)1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810项,省部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以上,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不断线。培育高价值专利60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0件以上、境外发达国家发明专利25件以上,转化专利成果280项以上。发表高质量自然科学论文2500篇、高水平社科论文300篇以上,出版自然科学专著10部以上、社科学术著作20部以上。新增高质量期刊主编、副主编任职2人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再获新突破。

    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新增海外友好高校8所以上(世界前200名高校12所),新增学分互认、双学位、招生计划单列项目23个以上。“一带一路”师培计划、“2+2”联培计划招生50人以上,学生赴海外交流700人以上。在学学历留学生规模保持全省第一,力争进入全国30强。赞比亚江苏大学有限公司成功注册。

    汇聚多元化社会资源。社会捐赠收入不低于2000万元,社会捐赠总量列江苏省属高校前茅。加快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社会培训,培训收入3000万元以上。

    党的建设高质量成效进一步提升,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保障。学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党政齐心、上下同心、实干担当、团结奋进的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浓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等全国、省部级党建创新评比实现新突破。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提高对外宣传质量,省级以上新闻报道520篇以上,其中头版40篇、大报大台深度报道130篇。

    为确保以上目标任务的完成,2021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推动“095工程”取得更大实效

    聚焦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需要,对标对表扎实推进“095工程”行动计划,全面落实6大任务、13个项目。推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和江苏省共建江苏大学,进一步彰显特色、放大优势。紧紧抓住“双一流”滚动遴选机遇,创建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一流学科,完善涉农学科生态体系。依托国家级新农科教改项目,进一步完善新农科新工科一体化建设模式,加强学生耕读教育,围绕知农爱农人才培养打造一批高水平教学改革成果。加快推进中国农业装备国际创新中心、南京(农高区)农机装备创新港建设,筹建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理论与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高层次创新平台,推动农情监测专用卫星、农情大数据中心建设等重大项目落地,加大涉农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深化农装学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研究院、农业工程学院以及五大涉农研究院建设内涵,提升重大标志性成果产出和转移转化水平。农装学部一期、二期项目全面验收,首台套农机装备、国家标准、重点研发计划等实现新突破。精心筹备举办第七届国际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农机装备创新大赛分会、第五届国际农业合作洽谈会,届次化举办耒耜国际论坛、“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论坛、农业工程大学联盟年会。推动落实与联合国工发组织合作备忘录,扩大赞比亚农机培训影响。有序推进赞比亚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筹建。加快推进“两馆一中心”建设,进一步培育师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情怀。

    (二)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引领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能力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及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高质量党建领航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理论武装。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二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巡学旁听评价制度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入脑入心、践行见效。加强“五类课堂”建设,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升广大师生思想政治素质。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进一步树立正确党史观,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将学习教育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干部培养教育和日常管理监督,提升干部政治能力和履职担当能力。持续推进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有效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引领力和示范性,着力打造具有江大特色的“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力争在全国党建创新评比中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迎接建党100周年“百年行动”,开展“七个一”系列活动,营造听党话、跟党走的良好氛围。

    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八项计划”,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申报。以学校组建20周年暨办学119周年校庆为契机,强化舆论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多形式展示江大形象,发出江大声音,激发江大“精气神”,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政治监督放在首位,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围绕“095工程”任务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等重点任务,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严肃执纪问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进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稳步推进对20个基层党组织的巡察工作。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教育引导与查处惩戒并重,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加强统战和群团工作。做好各级人大、政协换届选举协调推荐工作,推进统战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强化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自身建设和作用发挥。深化校、院关工委优质化建设,确保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统筹推动工会、妇联、共青团、老干部等各项工作,服务学校发展。

    (三)进一步彰显综合办学优势,提升学科体系建设与整体发展水平

    出台《江苏大学交叉学科设置管理办法》,建立若干交叉学科中心,推动工工结合、工管结合、理医结合、理工结合、理工医文交叉,培育新的交叉学科生长点,加快推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充分释放一流学科、高原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活力。完善“国家一流学科/省优势学科-省重点学科-校重点学科”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做好优势学科、重点学科中期验收和申报工作,力争新增“十四五”省重点学科12个,统筹建设数学、物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基础学科。积极推进学校医学与生命科学及多学科融合发展,力争实现学校生命医学板块跨越式发展。跟踪做好新一轮学位点评审,新增博士授权点46个。不断优化调整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力争实现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点突破。

    (四)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进一步构建“大协同、全贯通、强融合、高质量”三全育人格局,健全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强化“三全育人”经验总结凝练,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育人品牌、先进典型和特色做法。不断优化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资助育人、学生社区管理等日常管理服务工作机制。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积极培育和申报全国全省辅导员年度人物。

    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贯彻落实第四次本科教学工作大会精神,坚持“五育并举”,创新开展高水平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加快构建具有新时代特征、国际化特质和江大特色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启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制定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申报和建设工作,超前谋划、培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做强主干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加大微专业建设力度。扎实做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师范类 认证现场考查工作,确保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数量保持全国第一水准,确保物理学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教材建设水平,打造一流课程教材体系。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培育课程思政金课30门。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构建“国家---院”四级产业学院建设体系,加强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内涵建设。持续推进“一院一赛”“一系一项目”,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巩固落实教授百分之百上讲台制度,加强教学名师培育。做好新高考改革省份招生工作,持续提高本科生源质量。

    着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深入贯彻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落实导师立德树人机制,加强导师评价考核,大力推进导师团队指导模式。完善博士、硕士招生制度,优化招生指标分配机制,实施招生计划管理负面清单制度,推动研究生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双提升”。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推进研究生精品课程、教材和精品共享教学案例库建设。加强科研创新赛事支持力度,推进中外研究生联合组队。完善科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过程管理。加大研究生学位论文督查力度,修订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规定、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推荐办法。江苏大学克兰菲尔德未来技术研究生院课程全面通过英方认证,实现满员招生运行。

    (五)进一步加强科研组织与协同创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贡献度

    坚持“四个面向”狠抓高质量科研,聚焦“大项目、大成果、大平台、大影响”强化顶层设计和组织统筹,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提升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杰青、优青等“国字头”项目的持续突破,推动科研经费总量持续增长。加强与大型军工集团联合攻关,积极申报各类国防科研项目,力争国防军工重大重点项目新突破。做好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以及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的培育、申报和评审跟踪工作,确保标志性成果的持续突破。精心组织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大力推进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筹建工作。加强校级专职科研机构管理,激发科研机构潜能。加强校地(企)共建研究院管理,提升研究院管理水平。进一步落实省市共建协议推动校地融合发展,继续推进“123”行动,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合作,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分院”建设,有序推动技术转移中心公司市场化运行,大力提升成果转移转化成效。高标准开展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设,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深化结构经济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内涵建设,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创新性开展专利转化运营工作。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振兴行动计划,加大原创性、创新性学术成果培育和资助力度,提升科研成果产出质量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做好社科联工作,充分发挥人文社科服务国家“三农”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智库作用。进一步强化科研育人,弘扬科学家精神,健全学术诚信体系,打造优良的科研学术生态。

    (六)进一步优化人事管理,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以筹备召开第六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为契机,总结凝练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经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畅通四支队伍职业发展渠道,打造科学高效、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持续实施“四个一百”计划,按照“精准引育领军人才,创新激励青年人才,倾力打造优质团队,持续推进教师国际化,构筑优质人才梯队”思路实施院士名师培育计划、金山学者计划、青年英才计划、高端团队计划和博士后倍增计划。全力做好院士申报遴选工作,常态化推进教学名师培育计划。进一步提升金山高层次学术论坛引才成效,开展定向海外精准招聘。大力提升博士后规模,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加强博士后基金项目申报组织工作。进一步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七)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提质增效

    深入落实第三次国际化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国际化工作“八大工程”,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持续加强与世界一流院校以及高水平研究团队的实质性合作,推动创办具有本科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学机构,稳步推进中美、中澳、中英、中法等13个成建制双学位项目,力争新增23个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等项目。依托“111引智平台,进一步强化国际科技合作。鼓励举办或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支持教师在国际学术组织、国际重要期刊任职。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外国专家项目,加大国际顶尖人才和专业外教引进力度,力争新增2个省级及以上聘专项目。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新机制、新路径,创新做好师生海外交流服务管理工作,积极筹建第二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进一步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提质增效,加强留学生教育品牌专业、教学名师、精品课程和系列建设,持续放大“留学江大”品牌效应,确保以优异成绩通过新一轮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持续实施“一带一路”高水平大学师资培训计划和“2+2”来华留学联合培养计划,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学院、“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学院建设,积极推荐我校师生到国际组织任职或实习。

    (八)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建立健全学校评价制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牢牢把握“三新”要求核心要义,把准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脉搏,进一步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汇聚全体师生、广大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的智慧,精心修改完善学校、学院和专项“十四五”发展规划,切实画好路线图、绘好施工图,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依法治校。制度完善年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以及修制订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提升依法治校能力和水平。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对照“双一流”、教育部学科评估以及省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江苏大学年度目标综合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的督促激励作用。加强教职工分类考核评价,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标准,优化人才评价方式,建立岗位职责、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相关联的人才多元主体评价机制。深化学生评奖评优、教职工绩效评价改革。完善面向产出的本科教学评价与持续改进“五项机制”。对照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出台江苏大学学术评价改革办法,修订学术奖励办法,突出质量贡献绩效导向,优化科技创新评价体系。

    推进校院两级管理。突出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推进校院两级财务、人事、教学科研公用房管理政策落地落实,厘清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职责与权限,有序推进管理重心下移。

    完善社会资源汇聚机制。精心筹办江苏大学组建20周年暨办学119周年校庆,全面回顾学校办学历程、展示办学成就、优化发展路径、描绘崭新蓝图,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友会、基金会、董事会和对外联络工作,完善社会参与机制,优化办学环境,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九)进一步强化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校保障和服务质量

    加强财务预算执行考核,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校园规划,推进无形资产分类入库管理核算,加强校属企业监督管理。持续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加强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和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加强采购与招标管理,规范做好重大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加快推进“智慧校园”体系化建设、公共信息资源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进一步深化“品质后勤”“智慧后勤”建设,推进校园绿化美化,强化绿色采购及新能源应用,全面创建绿色学校。出版社要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增强服务科研能力,提升出版物质量。杂志社要进一步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打造学术高地。图书馆要进一步做好农业装备文献资源中心建设,持续优化人文环境。附属医院要进一步加强专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积极申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机电总厂要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京江学院要做好转设工作。继续教育学院要进一步扩大非学历教育培训影响,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十)进一步树立人民至上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把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面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和社会参与机制,健全师生权益保护救治和纠纷解决机制,持续提高教代会提案办理效率和质量。全面推进“就业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提高学生考研录取与留学深造比例,进一步提升学生创业水平和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一站式”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内涵,优化“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扎实做好大礼堂修缮改造等工程项目,启动学生宿舍AB组团、大学生综合楼等基本建设工程,推进北固校区、校本部宿舍维修出新及家具更换工作,建立学生社区人脸识别系统。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加大电力增容、洗浴进宿舍、教室安装空调、图书馆无线网络换代扩容等民生工程建设力度。推进绩效工资改革,提高绩效工资标准。进一步改善职工医院诊疗条件,优化教职工体检项目。推进新建江苏大学附属学校,进一步提高附属学校教学质量。协调推进江大社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做好退休教职工管理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实施校园电动车专项治理,建设公共充电装置。总之,学校将对民生工程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努力让师生员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牢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努力创建农机特色一流大学、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初心和使命,用行动回应新时代,用实干把握新机遇,用奋斗开启新征程,在江苏大学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铆足牛劲、牛力耕耘更加光明的未来,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和江苏大学组建20周年献礼!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