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部门概况
一、 主要职能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秉承“博学、求是、明德”的校训,服务国家和社会,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
二、部门机构设置及预算单位构成情况
1.根据部门职责分工,本部门内设机构学院及科研机构55个,行政及党群部门35个,直属单位10个。
2.从预算单位构成看,纳入本部门2019年部门汇总预算编制范围的预算单位共计1家,具体包括: 江苏大学(本部)。
三、2020年度部门主要工作任务及目标
2020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回信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调研我校讲话要求,进一步办出特色、彰显特色、放大优势,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双一流”创建和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建设,对标对表,奋勇争先,确保学校“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不断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鉴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形势,全校上下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把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摆在首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与此同时进一步振奋精神、创新举措,统筹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的“双胜利”。
2020年学校事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学校高质量发展成效、党的建设高质量成效再上新的台阶。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方面工作列省高水平高校第一方阵,服务江苏“六个高质量”取得更加显著成效,办学声誉与影响、办学治校满意度稳步提升。学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党政齐心、上下同心、实干担当、团结奋进的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浓郁。
──学科行动计划有力推进。工程学、农业科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学科水平和国际影响持续快速提升。优势学科建设、学科评估和学位点申报等成效显著,确保软科世界排名前50强学科、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前2位学科的突破,确保一级学科博士点门类和临床医学、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双突破。
──高端人才引育取得更大成效。做好各类人才的引育工作,确保今年新入选“国字头”人才5~7人,力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实现突破。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30人左右。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着力降低生师比,提升高学历教师占比,专任教师博士率列省高水平建设高校第一方阵。
──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精心组织国家“双万计划”申报,确保入选第二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数量列省高水平高校前3位,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0~12门,国家级教学平台实现新突破,国家教材建设奖实现突破。入选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国家库2~3项。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本科省内招生比例50%以上;硕士研究生招生百强高校生源比例稳定在33%以上,其中“双一流”高校生源比例10%以上。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增长20%以上,其中国家级学科竞赛(国家级A等)第一等次奖项数35项以上。“创青春”“互联网+”大赛金奖不断线。力争再获教育部研究生教育成果奖。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育人品牌和典型经验。本科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
──科技创新能力与创新质量进一步提高。力争全年到账科研总经费达到8.5亿元左右,其中纵向经费2.8亿元左右,科研经费、师均科研经费的总量及增量均列省高水平高校前3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项以上,国家重点、重大项目25项以上,国家杰青、优青项目2~3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2项以上,重点、重大项目2项。力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实现新突破,获批省部级社科基地(智库)1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及以上、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8~10项。获省部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0项以上,力争实现一等奖的新突破。培育高价值专利50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0件以上、境外发达国家发明专利12件以上,转化专利成果280项以上。发表高质量论文2400篇、权威社科论文50篇以上,出版高水平学术著作15部以上。
──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新增海外友好高校8所以上(世界前200名高校1~2所),新增学分互认、双学位、招生计划单列项目2个以上。大力提升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比例,学生海外交流数量1200人以上,其中毕业生海外深造人数240人以上,出国(境)学习3个月及以上人数不低于400人。江苏大学克兰菲尔德未来技术研究生院获批并正式运行。大力推进赞比亚江苏大学筹备工作,力争获我国教育部备案并取得赞比亚高等教育部办学许可。力争获批第二所孔子学院。
──汇聚多元化社会资源。深入挖掘校友资源,校友捐建大礼堂工程动工;社会捐赠收入较去年增长30%,社会捐赠总量列江苏省属高校前茅。加快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社会培训,培训收入1600万元以上。
──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保障。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基层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等省部级创建项目持续实现突破。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提高对外宣传质量,省级以上新闻报道500篇以上,其中头版40篇、大报大台深度报道120篇。
为确保完成以上目标任务,2020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突出党建质量,为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证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领航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主题教育成效。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按照《江苏大学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完成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统筹做好统战群团和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进一步完善统一战线工作体制机制,深化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加强与校内校外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的沟通协调,加大与省域内外教育、科技高层次人才的交流合作力度。
二、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和内涵建设,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创建
深入落实《江苏大学学科行动计划(2018—2023)》,集聚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工程学科高峰,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创建,着力提升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内涵与显示度。精心做好迎接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相关工作,农业工程学科排名要“保三争二”,食品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等优势学科排名要实现新突破。积极迎接第二轮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推动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人才评价标准的有机衔接。进一步优化优势学科项目制管理,确保优势学科三期项目全部通过中期检查,力争1~2个学科获评优秀等级。
三、进一步突出立德树人成效,不断完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扎实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会精神,做实“十项育人工程”,建立健全“协同、贯通、融合”一体化育人体系和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深入实施本科教育教学“五大工程”, 进一步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精心组织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报,确保获批数量位居江苏省高水平高校前3位。扎实做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考查和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充分利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经验,加快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激发教与学的活力,产出更多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将江苏大学克兰菲尔德未来技术研究生院课程融入学校研究生课程,积极推进研究生选修国外高水平大学课程的学分认定工作,进一步提升课程育人内涵。不断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立德树人使命担当。加强研究生分院、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和产业教授管理。
四、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质量与社会服务贡献度,努力产出一流成果形成一流影响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具体实施细则,着力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的活力动力。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统筹,力争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以及杰青、优青等“国字头”项目的持续突破,推动科研经费总量持续增长。按照“一院一平台”要求加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申报与建设。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推进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度,将科研诚信融入科技管理全过程。
放大优势特色。以农业工程一流学科创建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来校调研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部省共建、省市共建协议内容落地落实。充分发挥农装学部作用,引导开展原创性、引领性、集成性智能农业装备关键技术和器件协同攻关。加快推动与镇江市共建中国农业装备国际创新中心,努力建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世界级智能农业装备产业基地,促进农业装备重大标志性成果产出和转移转化。
五、进一步突出高端人才引育,着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大力推进院士慧聚工程,加大与两院院士、外籍院士等高端人才深层次合作与柔性引进力度。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依托国家和省高层次人才项目,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领军人才,确保新增国家级人才以及团队数量列省高水平高校第一方阵。认真做好第四轮岗位聘用工作,实行全员聘用管理,全员签订岗位合同和责任书。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挖掘优秀教师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六、进一步突出办学国际影响,不断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拓展国际合作维度和深度。召开第三次国际化工作会议,全面总结近5年来国际化工作的成绩与经验,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国际交流合作的目标与举措。稳步实施“111”引智计划,加强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联合申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外国专家项目,着力引进一批国际顶尖人才和专业型外教。精心筹备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联盟2020年会,依托联盟积极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合作项目,促进国际产教融合。认真做好国家留学基金委2020年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和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申报。
推进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进一步规范留学生招生管理,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依托CCN国际预科中心,建好“一对一”CCN预科项目,拓展“1+N”预科项目和中文授课学历教育。依托农业装备国际(产能)合作联盟,启动中非友谊奖学金农机培训项目,组织开展“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和经济概况研究。不断优化留学本科生“1+2+1”产教协同大类培养和留学研究生“三同”趋同培养,进一步完善留学生“三自”导学服务体系和信用管理体系。
七、进一步突出价值引领,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内涵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以文砺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相交融、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塑造校园文化品牌。结合迎接江苏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镇江农机学院建院60周年)等节庆日和重大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校友文化主题创作,进一步弘扬江大精神,增强师生荣誉感和归属感,着力形成一批集“思想性、教育性、时代性”为一体、师生和校友参与度认同度高的文化品牌。
八、进一步突出治理效能,着力推动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按照适应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原则,进一步明晰机构职能边界、明确机构权责归属,不断完善职能部门处室和二级单位系所的结构布局,加强非编常设机构的决策咨询功能建设,不断提升治理水平。
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修订出台“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资格条件”“教学、科研业绩考核实施办法”“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岗位分类管理、人才分类评价、奖励与分配各有侧重的人事管理与激励分配制度。根据“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实施办法”,修订完善“江苏大学年度目标任务综合考核办法”,更加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合理确定考核等级,规范考核流程,建强考核队伍,以科学完善的综合考核体系进一步激发各级干部以上率下的决心,增强各单位的一流意识和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担当,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切实做好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全面落实整改要求和整改举措,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继续施行审结后第三方审计分析评价,开展二级单位内控体系专项评价等审计改革,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由审计制度建设向审计体系建设转变。持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制衡和监督体系,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进一步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九、进一步突出协调发展,持续加强保障和服务能力建设
在认真回顾总结学校“十三五”发展成绩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加强调研论证,科学编制既具备新时代特征又具有系统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的“十四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进一步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和资金统筹,加强专项资金项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稳步推进校属企业改制,高质量完成校园规划修编。进一步规范采购与招标管理,提升采购与招标效率。深入推进“品质后勤”“智慧后勤”建设,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加快推进青年教师周转公寓、食堂交付使用以及京江校区验收工作,启动农业工程中心等项目建设。
十、进一步突出民生改善,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
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畅通师生诉求表达渠道,重点关注师生切身利益和反映强烈的急事难事,不断提高教代会提案办理效率和质量。全面推进“就业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提高学生考研录取与留学深造比例,进一步提升学生创业水平和就业层次。完善师生智慧服务平台,提升线上服务范围和质量,推动学生“最多跑一次”改革和“24h自助设备服务区”建设,促进公共服务便捷化、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