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开制度 公开事项 公开指南 公开申请 公开年报
信息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本信息 > 学术委员会相关制度、年度报告 > 正文
学术委员会相关制度、年度报告
 
江苏大学学术委员会2019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0-10-09  浏览:

江苏大学学术委员会2019年度报告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和《江苏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的规定要求,校学术委员会实行年度报告制。2019年度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

一、学科建设方面

2019年新增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2个ESI前1%学科(这一指标在全省排名第3)。研究生院制定出台了全新ESI激励政策,在高被引论文、主引次数、被引次数等方面加大激励力度,多轮深入各学院进行政策宣讲解读,定期发布ESI学科进展情况,激励效应逐步显现:与去年同期相比,学校ESI整体排名提升至国内50位,国际排名由980位上升到857位;工程学上升到1.78‰,农业科学上升到3.63‰,化学上升到2.17‰,材料科学上升到2.68‰,临床医学上升到4.11‰;潜势学科中,计算机科学上升到基准线的64.2%,数学上升到基准线的53.94%。

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我校共有14个学科上榜,综合排名列内地高校并列47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两个学科排名稳步提升,首次进入全球前75位。冶金工程和能源科学与工程进入全球前150位,生物工程学科进入全球前200位,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300位。

作为创建农业工程一流学科的重要举措,学校正式通过了农业工程学院组建方案,并进入实质化运行。各学科进一步加强涉农方向建设,鼓励涉农方向导师招收农业工程研究生、开展涉农方向科研研究,推动涉农学科生态链构建。作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公室主任单位,大力推动省市共建高水平大学机制建设:圆满完成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支持高校2019年度的绩效评价和答辩工作,获评B等,继续保持在全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前列(苏大A等,我校与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B等)。与校办、宣传部等相关单位通力合作,成功推动学校11月底隆重举行江苏省教育厅和镇江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江苏大学创建高水平大学合作协议签订活动。在办学经费、学科建设、“三全育人”改革、科技平台建设、一流专业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合作、医疗卫生等方面为学校争取了省教育厅和镇江市政府的更多支持与投入。2019年,学校在各类国际权威大学排行榜中的排名稳步前移,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首次跻身软科世界大学500强,排名内地高校第40-58位;QS 2020亚洲大学排行榜,学校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1位,亚洲排名224位(去年并列国内67位,亚洲排名271~280位);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学校提升至内地高校并列42位(去年并列第51位),2019年泰晤士亚洲大学排行榜提升至亚洲224位、内地高校并列53位。

二、人才培养方面

把握江苏-英国“20+20”联盟成立大会和“4.29”会议在我校召开的契机,大力推进院士慧聚工程。成功柔性引进农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院士团队。

瞄高端,汇智力,柔性引进国际顶尖学者。充分运用“以才引才”机制,成功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诺奖联盟主席理查德·约翰·罗伯茨爵士来校讲学,并受聘我校荣誉教授。

深挖掘,找关联,按照学科相关性,梳理出70周岁以上拟退休院士和企业院士作为柔性引进目标,为优势学科、重点学科进一步加强与目标院士的科研合作与交流,或柔性引进建立团队、聘任其为校外导师等工作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深入梳理人才队伍现状,科学分析学科特色优势,重点研判项目申报特点,统筹规划院士、长江、千人、万人、“百千万人才工程”、 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国家级人才项目的申报及推荐工作,精心组织省双创计划、江苏特聘教授、社科英才等省部级项目的申报工作。重在落实辅导、答辩、申报、跟踪各具体环节,细化优化项目申报全程。

新增“千人计划”专家1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名,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

新增“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2个、高层次人才24名(全省高校第1);“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名、江苏省“333工程”科研资助对象4名(限额推荐对象全部入选);江苏特聘教授3名,“双创团队”1个、双创人才1名,双创博士20名,江苏社科英才2名、江苏社科优青4名,均位列全省高校前列。

新增校地合作引才项目9人,我校所获资助占镇江市总额度的80%。

提高教学质量,培育造就高素质教学师资队伍。结合学生评教结果,评选出校“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培育人选9人,其中45周岁以下占44.4%,有效调动全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三、科学研究方面

成功举办第四次科技工作会议,会议邀请了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科技司基础处主任杨文辉、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等领导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在总结前五年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五年我校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与主要举措。

承接工信部“推动农机装备产品创新发展”专题研究任务,组织校内外专家编写“中国农机工业发展报告(2019)” 提出农机装备品种类别划分意见建议、亟待发展的农机装备产品目录清单建议,编制高端农机装备技术路线图,提出拓展国际贸易的国家支持措施建议。

我校1项主持成果及1项合作成果通过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4项成果荣获教育部奖,其中一等奖2项,获奖总数全国高校排名并列第15位;18项成果通过江苏省科技奖综合评审,其中一等奖4项(含合作2项),全省高校位列前茅。29项科技成果通过各类省部级政府科技奖评审,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7项。19项科技成果荣获各类社会力量奖,其中一等奖3项。袁寿其、毛罕平等2人荣获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60周年杰出人物称号。邹小波、徐立章、蔡健荣等3人增补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牵头获批国家级科研计划项目16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62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重大项目(课题)1项,立项数列全国高校53位。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合项目3项,课题1项,任务13项。牵头获批获批省级科研计划项目共51项。首次以江苏大学为牵头单位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重点项目)2项,获批省社发项目重点项目1项、省杰青1项、省优青2项,省青年37项,省自面上8项。牵头获批获批教育厅项目29项(含重大项目2项)、教育厅创新团队1项、镇江市重点研发项目10项、农业自主创新项目5项(含2项重点项目)。截止到12月13日,纵向项目立项经费2.53亿。

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并进行建设方案论证及揭牌仪式。新建3家校地研究院“江苏大学流体机械温岭研究院”、“江苏大学扬州(江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江苏大学长三角新结构经济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新建1家校企研究院“江苏大学大全研究院”并举行揭牌仪式。新建1家“栖霞区技术转移分中心”。作为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农机装备再制造创新联盟”。牵头成立“江苏省农机装备再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我校分别与行业龙头企业苏垦集团、中天集团、长城汽车集团及大全集团隆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以江苏大学作为第一单位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8个。2个机械工业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地联合研究中心完成验收审计、申请递交,正等待发改委验收结果。成立了校级专职科研机构“智能柔性机械电子研究院”;两家校内专职科研机构(能源研究院、绿色化学与化工技术研究院)通过验收考核、获评“优秀”。

获批各类国防军工科研项目13项,其中军委重大专项1项,立项经费额度达2200万。截止12月12日,国防军工科研经费达3112万,再创历史新高。顺利通过BM资格现场检查,获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BM资格证书。

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围绕“青年”主题,深入实施青年英才培育计划,培育造就可持续发展的青年人才队伍。

评选出了第三批“青年英才培育计划”培育人选共46人,并聘请校外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和校内高水平教授等担任学术导师,与导师共同制定《目标责任书》,加大青年人才的精准培育。

正在开展第四批“青年英才培育计划”培育人选的选拔工作,已完成对69位申报人选的材料审核。

强化考核,在学期结束前完成对38位2016年的培育人选的终期考核工作。

发挥校友力量,奖励杰出青年英才。评选并奖励“奋达杰出青年英才奖”共30人。

继续完善“访名校,拜名师”的培养计划,共选派91名骨干教师到国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访问研修。

全年共95人获批各级各类公派项目。其中获批省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39人,居全省第一,占全省获批人数的11%,比第二名多21人。正在积极开展校级公派项目申报选拔工作。

 
 
版权:江苏大学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Copyright@2024 xxgk.uj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镇江市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行政一号楼 | 邮编:212013
信 息 公 开 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企业微信